準高中學生家長必讀:如何引導孩子適應變化
今年的中考已經落下帷幕,絕大多數初中生也將照例進入高中繼續求學之路。然而,準高中生們面臨的,絕不僅僅是稱呼的改變和年歲的增加,也并非一個校門的變遷和一個年級級別的提升,而是心理和生理,學習和生活上的變化。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,他們難免會有些不適應,這種不適應必然導致學生成績的衰退,甚至人格的不自信,因此家長和老師們理應重視這段時間孩子們在生理及心理上的變化,并及時給予正確引導,使得他們的身心健康,德智體美得到均衡全面的發展。
生理上,愛美意識增強
那么,在生理上,準高中生們會產生哪些苦惱呢?當前,他們正處在發育的旺盛期,愛美意識覺醒,對異性的好感也會漸漸明晰,因而會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,然而,剛好這一時期,有些女生難免會橫向發展,體重飆升,甚至不吃飯減肥。男生們呢?有的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青春痘犯愁,有的則為始終不見增勢的個頭苦惱,還有些男生為了博得異性的好感,甚至隨身帶梳子和鏡子,上課也會偷偷撥弄兩下劉海。其實這些現象都是正常的,他們都想在一個新環境中,給新朋友新同學留下一個好印象。
對此,筆者認為,家長們一方面要給予理解,現在的科技和醫學都很發達,去個痘是沒問題的,這樣可以為你的孩子增加自信,但是過猶不及,另一方面也要告訴孩子,外在打扮的好的確能給自己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加分,但是內在的好修養才能獲得別人持久的青睞。建議家長們可以給孩子看看《初戀這件小事》,影片講述了女主角小水因為暗戀優秀的阿亮學長,努力將自己從一個丑小鴨蛻變成白天鵝的故事,影片內容雖然跟暗戀有關,但并不妨礙影片的勵志主題感染并激勵著每一位觀眾。
心理上,叛逆心理更甚
心理上,準高中生們正處在青春期,青春期普遍都有逆反心理,家長們越是說得多,他們越是覺得父母嘮叨煩。他們不再對父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,房門會上鎖,手機會設密,認為上了高中就是小大人了,有些事可以自己做主,有了煩惱也不再尋求父母的幫助。
因為進入高中階段,學生自我意識發展會走向一個新的階段。如獨立意向的發展,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,因此要求獨立的愿望日趨強烈。但是,這種獨立性要求是建立在與成人和睦相處基礎上的,與初中時期的反抗性特點有所區別,多數高中生基本上能與其父母或其他人保持一種肯定的尊重的關系,反抗性成分逐漸減少,但仍有反抗性。
再比如強烈地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。高中生十分關心自己個性特點方面的優缺點,在對人對已的評價時,也將個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。同時,他們的會更強自尊心,高中生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贊賞時,會產生強烈的滿足感;反之,易產生強烈的挫折感。
當然,這種自我意識也會有混亂的時候,人的心理體驗常伴隨著較多的自卑感、盲目性、自信心喪失和情緒消沉、意志薄弱、孤僻、抑郁等現象。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不恰當的自我評價容易與現實產生碰撞,從而造成內心激烈的矛盾沖突。
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,把他們真正當作高中生對待,給予孩子適當的隱私權,有助于他們獨立人格的塑造,但是家長們要判斷何時由孩子自己做主,何時家長參與指導。近年來發生的“馬加爵”“藥家鑫”“李天一”事件等,都是因為在青春期時沒有受到正確的家庭教育而產生的悲劇事件。
生活上,適應能力欠缺
在生活中,突然進入一個新環境,不同學生的適應能力也會千差萬別。這主要表現在人際關系和生活自理方面等。
有的準高中生性格外向活潑,一進校就能快速與同學打成一片,有的則比較害羞敏感,始終融不進班級的主流圈子,淪落成邊緣人。長此以往,那些被邊緣化的學生不僅給人的感覺很孤僻,不合群,自己也會感到很孤獨,沒有存在感。加上現在要學會適應集體生活,尤其要面對室友間情趣愛好、飲食習慣、家境狀況、作息時間等方面的差異,都會使人無所適從。
這個時候,他們就會懷念初中的小伙伴,長期沉浸在虛擬網絡里,聊天,玩游戲,不務正業,都有可能。家長在與孩子接觸時應多留心孩子有沒有固定的朋友之類,或者向老師了解,試著教孩子主動融入同學中,家長還要跟老師溝通,讓孩子在課堂上多表現,訓練他的膽量。這個時期孩子的性格還未完全定型,因此只要用對方法就能夠及時糾正過來。
有的高中實行寄宿制,準高中生們只能一周甚至每兩周回家一次,習慣了父母嘮叨和照顧的孩子,突然干什么事都要親力親為,食堂的飯菜吃不慣,宿舍又吵又擠,衣服要自己洗,被子要學著疊,尤其是入學軍訓,每天在太陽底下站軍姿走正步,對于一個養尊處優的孩子來說可能是個天大的挑戰,所以孩子們思家戀家的情緒會越來越濃,因此需要家長們多花點時間去看望他們,給予心理上的安慰與支持,試著多教教他們怎樣處理好生活上的小細節,比如疊衣服疊被子之類。
學習上,精神壓力緊張
除此之外,學習上的困擾將是準高中生們面臨的最大問題。準高中生們歷經千辛萬苦,好不容易度過了中考的沖刺階段,原以為剛進入高中,課業至少不會像初三那樣緊張,緊繃的神經正準備放松下來的時候,卻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,按照教育部的規定,高一不分文理科,學生們初中學的科目,到了高中,不但不會減少,反而難度加大,作業相應增多。
再者,競爭對手也會增多,有些同學可能在初中時是學校師生的寵兒,但到了高中后,才發現自己很普通,成績甚至落到年級和班級的未位,既得不到老師的重視,周圍的同學也不再圍著自己轉,于是形成強烈的心理落差,優越感不復存在,自信心也在喪失,會懷疑自己難道今非昔比了?準高中生們會覺得他們剛從一個小坑里跳出來,卻掉進了一個更大更深的坑,而高中就是那個大坑。
朱敬先《健康心理學》一書中提到:“當一個壓力來源被認定對個人有威脅時,智力的功能應會受到影響。一般而言,壓力愈大,認知方面的功能及彈性思考就會愈差。”
有這樣一則案例,某女孩就讀的是某市最好的高中,她在初中曾是父母及老師心中的驕傲,升入高中后在強手如林的年級考試中,依然能保持年級前四十名的成績,但這么優秀的成績卻帶給她極大的壓力,她害怕被別人追上,放棄了許多娛樂時間,一心撲在學習上,但由于過分關注自己的成績,導致過于緊張,睡眠不好,心跳過快,這種對成績過度在乎的心態導致學習活動成了負重的競賽,越走越累,學習效率往往事倍功倍,甚至適得其反。
同時,對于孩子來說,這樣的情況發生時,他們有人選擇向周圍親近的人傾訴抱怨,也有人選擇將這種焦慮壓在心里,自己默默承受,不管怎樣,都需要家長們的參與和配合,才能真正有效緩解孩子的心理負擔。
當父母注意到孩子有這種傾向時,應及時幫助孩子正確調整自己的考試心態,盡力享受學習的過程,面對不如意的成績,有更清醒的認識,真正認識到考試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,從而讓自己更有針對性地學習,做到有的放矢,以此提升學習愉悅與成就感,這樣就無形中釋解了學業的壓力。
給家長的建議
首先,家長們自己要樹立起這種觀念,不要處處拿孩子的分數來衡量一切。因為初中生剛升入高中,尚不能確切地評價和認識自己的智力潛能和性格特征,很難對自己做出一個全面而恰當的估價,而是憑借一時的感覺對自己輕下結論,這樣就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當。幾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,就可以使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;幾次偶然的失利,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無能透頂而極度自卑。所以孩子成績好的時候,家長不要給予過多的物質獎勵,不要吝嗇精神的嘉獎,成績差的時候也別表現的過于生氣嚴肅,畢竟孩子不是考試工具,盡量給予安慰和鼓勵。
其次,培養孩子的平常心,勝不驕氣不餒,經常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,有問題可以平等的溝通,有時間看看國外的家庭情景劇,家庭教育這一點國外的老爸老媽就做的很好。如果孩子經父母詢問后還是不吭聲,不妨根據他的興趣愛好,給他提供一些減壓方式吧,比如游樂園,短途旅行之類。
第三,經常試著與孩子多多交流,了解他在上述方面有無類似困難,理解他們的想法,畢竟時代在進步,兩代人之間會有代溝,父母們只有與時俱進,將心比心,才能成為孩子的朋友。
第四,留給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,不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,有些簡單的事情交給他們自己做主。以此培養來他們獨立人格的建立和健全。但是,少管不代表不管,不代表放任自流,在孩子為人處事的教育上,父母應給予一定的指導。